《世界经济与政治》2024年第1期目录及摘要
社科期刊网  2024-04-03 阅读量:89


全球史研究与国际关系理论创新:困境与出路

石斌

【内容提要】理论具有科学与人文、普遍性与特殊性等双重属性。西方主流国际关系理论主要基于自身历史经验、现实需求与文化价值观构建,即使是经历了“社会科学化”洗礼的当代理论形态,也仍然具有鲜明的“地方性”特征;而与之几乎同步发展的全球史观与全球史学,尽管初衷是打破西方中心论主义,展现人类文明互动的整体历史图景,但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在学术视野、思维方式和经验知识上的局限性却并未因此得到根本改观,难以适应全球变局。盖因内嵌于国际关系学科的工具—技术理性与实用主义消解了理论的人文内涵,进而导致理论探索与历史研究和区域研究的脱节,成绩斐然的全球史不仅未被充分利用,本身多少还带有“西方的全球史”底色。只有保持科学与人文、理论与历史、全球与区域之间的合理联系,共同书写“人类的全球史”,通过全人类的经验交流与跨文明对话,寻找知识与价值的基本共识和最大公约数,才能产生普遍适用的世界政治经典知识,构建反映人类共有经验与共同价值、助力人类共同进步的全球国际关系理论。
【关键词】全球史;国际关系;西方性;科学与人文;理论创新
【作者简介】石斌,南京大学中美文化研究中心教授,重庆市“巴渝学者”讲座教授(四川外国语大学)。


全球史与国际关系理论的再认识

任晓

【内容提要】长期以来,世界历史和国际关系理论研究都深受西方中心主义的影响,其着眼点和思想材料大多聚焦或取自欧洲/西方的历史尤其是外交史。全球史是一种较新的研究取向和视角,具有宏阔视野、整体史观、多中心观和比较历史等特性,在学术倾向和精神上与全球国际关系学相通。既有国际关系理论主要由西方建构,有其可取之处,但也存在不可忽视的缺陷。对“硬科学”的过度偏好混淆了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不同性质,产生了“科学主义”的谬误。我们对此应予以反思,而比较历史分析为这种纠偏提供了重要的可行路径。通过概括分析全球史这一学术取向的特征并阐明国际关系理论与全球史的潜在共通之处,有助于寻找国际关系元理论创新的生长点。比较历史分析作为一种研究方法和路径具有重要的价值,能够为理论创新提供新的可能性,使国际关系理论的发展呈现新的面貌。
【关键词】全球史;国际关系理论;全球国际关系学;比较历史分析;自主知识体系
【作者简介】任晓,北京外国语大学区域与全球治理高等研究院教授,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教授。


发展中国家的开放韧性

——基于全球价值链的视角

郑宇 叶子

【内容提要】21世纪以来,全球化扩张和不平等加剧并行成为反全球化浪潮兴起的主要驱动力。虽然保护主义和民族主义在发达国家盛行,但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壁垒在持续下降。作者探究了发展中国家参与全球价值链对其贸易政策产生的影响。通过对88个发展中国家25年间在贸易领域的面板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全球价值链、收入不平等与保护主义对发展中国家的开放韧性都产生了影响。作者发现参与价值链贸易降低了发展中国家的国内收入不平等;价值链升级助推了发展中国家的国内收入差距扩大;参与全球价值链总体上抑制了发展中国家的保护主义压力,但价值链升级可能导致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政策更具保护主义色彩。全球价值链不仅提升了国家间的经济相互依赖程度,也扩大了发展中国家支持经济开放的国内社会基础,从而增加了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危机中的韧性,使其成为维护经济全球化的中坚力量。随着发展中国家在全球价值链上的升级,追求效率与公平之间的平衡将更加困难。
【关键词】全球化;全球价值链;保护主义;收入不平等;发展中国家
【作者简介】郑宇,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叶子,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博士研究生。


地缘政治回归与国际产业地理变迁

——以苹果公司的供应链战略调整为例

李巍 许悦

【内容提要】在大国地缘政治竞争日益紧绷的巨大压力之下,企业的供应链安全尤其是那些具有战略性意义的超级企业的供应链安全成为事关国家安全和发展的重大问题。该问题已经远超商学范畴,需要国际政治经济学的介入。作为全球电子产业最重要的超级企业,苹果公司在经济全球化高歌猛进之际,基于中国的产业向心力实施供应链的效率战略,将供应链向中国大量集聚;但在中美战略博弈加剧的背景下,美国通过三场“经济战”对华施加产业离心力,苹果公司开始感知到日益严峻的供应链安全困境。为此,苹果公司不得不部分放弃效率原则,执行供应链的安全战略,即推动供应链多元化以减少对中国的依赖,具体表现为向印度和越南转移和向美国回流两方面,但这一过程因成本高昂且充满各种痛苦和挑战。超级企业的供应链安全困境和供应链战略调整是理解国际产业地理变迁的一把“钥匙”。同时,苹果公司的新一轮产业布局充分展示了在经济全球化遭遇地缘政治回归的新时代市场力量与国家力量、效率逻辑与安全逻辑的矛盾碰撞,预示着整个国际经济秩序演进的基本方向。
【关键词】超级企业;供应链安全困境;产业向心力;产业离心力;国际产业地理
【作者简介】李巍,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美国研究中心主任;许悦,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硕士研究生。


冲突视角下的美国对外经济制裁

——规范成本、相互依赖与制裁僵局

庞琴

【内容提要】美国对外经济制裁是冷战后国际政治经济学关注的重点。既有研究主要以西方学者为主体,探讨制裁的有效性及其影响因素。作者采用被制裁国的视角,将制裁视为美国以经济手段与制裁目标国进行的政治冲突,聚焦于冲突烈度最高的制裁僵局,并以信号理论为基础解释导致美国与目标国进入制裁僵局的动机和实力两方面的因素。就动机而言,美国发起的制裁可分为规范性制裁和自利性制裁两类。在规范性制裁中,美国为维持领导秩序所承担的规范成本越高,双方进入僵局的概率越大。就实力而言,双方贸易依赖可分为进口和出口两方面,作者通过引入全球价值链理论,指出目标国与美国在进口贸易方面不对称的相互依赖在两者权力差异中更加重要。它极易造成战略误判即信号扭曲,导致双方进入制裁僵局的概率出现非线性的正U形曲线关系,即当目标国对美国进口的依赖度从非常低逐步上升到中等水平,目标国和美国进入僵局的概率会减小;但是随着依赖度从中等水平上升到非常高,该概率又会逐步增大。随着中美之间结构性竞争加剧、经济安全作为当前首要重任的情况下,这一发现也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经济制裁;规范性制裁;规范成本;相互依赖;进口依赖度
【作者简介】庞琴,中山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中山大学区域国别研究院研究员。


国家间绿色竞争、数字竞争与美国对华选择性“脱钩”

周亚敏

【内容提要】绿色经济和数字经济是当今时代国家间竞争的两大核心领域。美国将中国定位为“战略竞争对手”后,在绿色经济和数字经济领域以“去风险”名义对中国实施选择性“脱钩”战略。基于国家竞争优劣势的差异,美国在绿色经济领域和数字经济领域采取了截然不同的“脱钩”措施。基于相互依赖关系的贸易理论无法解释美国对华采取的“脱钩”行为。通过融合外源性因素、安全认知和国家竞争优势,作者提出了一个解释美国对华选择性“脱钩”的分析框架,认为绿色转型和数字转型作为外源性因素具有趋势性、不可控性和不可逆性,会致使国家间竞争出现新赛道、先发国家无法掌控竞争格局和后发国家不断跟进的局面。美国通过建构身份话语和威胁话语对绿色经济和数字经济进行了安全化塑造。美国在自身具备竞争优势的数字经济领域试图以出口管制和投资限制等手段阻断中国数字供应链的升级,而在自身存在竞争劣势的绿色经济领域实施以进口替代为特征的各类措施以摆脱对中国绿色供应链的依赖。关键矿物作为绿色经济和数字经济的共同物质基础,其产业链条也面临着被美国切割重组的风险。美国对华选择性“脱钩”的最终目标是以议题结盟方式在其政治和军事同盟体系内发展关键领域的经济相互依赖关系。
【关键词】中美经济关系;绿色竞争;数字竞争;关键矿物;选择性“脱钩”战略
【作者简介】周亚敏,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国际政治经济学院副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




70K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世界经济》2024年第1期|目录与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