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研究》2023年第10期目录及内容提要
社科期刊网  2023-12-27 阅读量:653


户籍制度改革的效应、方向和路径

蔡昉


内容提要:户籍制度改革是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的重要突破口,也是从供给侧和需求侧获得高质量发展新动能,以及保持和增强社会流动性的关键之举。根据中国式现代化的要求推进这个领域的改革,能够创造真金白银、立竿见影的改革红利,相应地,改革的延误也有着显著的机会成本和实际损失。本文着眼于从供需两侧揭示户籍制度改革可以创造的巨大收益,同时警示改革的延迟可能导致不利于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逆刘易斯过程”,以及不利于生产率提高的“逆库兹涅茨过程”。在做出中国社会流动性趋于减弱的判断之后,本文阐释了户籍制度改革如何有效促进社会流动,进而提高人口的生育意愿。本文也探讨了推进这项改革的过程中,存在的改革激励不相容问题,并就拆除这一激励障碍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户籍制度改革 逆刘易斯过程 逆库兹涅茨过程 社会流动 激励不相容

作者:蔡昉,中国社会科学院,邮政编码:100732



平台灵工经济中的性别收入差距研究

董志强 彭娟 刘善仕


内容提要:数字平台和灵工经济兴起,引发了人们对新就业形态下性别收入差距的关注和忧虑。本文以独特的调查数据研究我国平台灵工经济中的性别收入差距状况。研究发现:在灵工经济中,性别仍是决定收入的重要因素,女性/男性月收入比为85%,较传统就业有所改善;即使控制个人特征、工作特征等可观察因素后,性别收入差距仍然存在;灵工经济中少部分职业(网约车服务、配送服务、在线教育)存在一定的职业分隔,但灵工女性不再集中于低收入工作,传统就业的“职业拥挤假说”不再成立;绝大部分性别收入差距来自职业内因素,职业分隔对收入差距影响非常有限;收入差距大部分来自可观察因素,不可观察因素对差距的贡献小于传统就业情形,意味着隐性的性别歧视减少;女性更厌恶算法控制、更偏好工作灵活性、工作更孤立而更少职业社交,是影响性别收入差距的新因素。总体而言,灵工经济中性别收入差距较传统工薪就业有所改善。

关键词:灵工经济 平台经济 新就业形态 性别收入差距 性别歧视

作者:董志强、彭娟,华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邮政编码:510006,电子信箱:dongzhiqiang@m.scnu.edu.cn, pengjuan@m.scnu.edu.cn;刘善仕,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邮政编码:510631,电子信箱:bmssliu@scut.edu.cn。



重点产业政策与制造业就业

王贤彬 陈春秀


内容提要:在多措并举稳就业的基调背景下,探寻影响就业增长的因素紧要迫切。本文以中国各省五年规划政策文件提及的四位码重点产业为切入点,利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系统考察了重点产业政策对制造业就业的影响效应与作用机理。研究发现,重点产业政策显著提升受支持企业的就业水平。渠道分析发现,重点产业政策通过“规模效应”“利润效应”和“效率效应”推动受支持企业增加劳动力雇佣数量。除了对受支持企业的就业扩张有正向影响,重点产业政策还通过信贷溢出效应带动相同二位码非重点企业的就业水平提升。重点企业在金融危机后期也担起了“稳就业”职责,逆势投资以扩增劳动力需求。在宏观行业层面上,重点产业政策还通过行业间关联效应对其他行业的就业产生间接影响。本文研究为进一步理解产业政策与劳动力市场的关系提供了微观和宏观层面的新证据。

关键词:重点产业政策 稳就业 挤出效应 溢出效应

作者:王贤彬、陈春秀(通讯作者),暨南大学经济学院、暨南大学中观经济学研究中心,邮政编码:510632,电子信箱:wangxianbin123@163.com,2664697239@qq.com。



数字经济、价格粘性与货币政策利率渠道传导效果

战明华 卢垚


内容提要:发展数字经济是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六大强国战略之一,数字经济正在全方位地改变中国的经济形态和运行机制。本文考察了数字经济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基石——价格粘性的影响,以及由此引起的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渠道的变化。本文首先在一个两部门最优化的一般均衡模型中,探讨了数字经济引起的价格粘性变化通过Fisher恒等式影响货币政策利率渠道传导的机理,据此提出了可用于验证的模型结论和机理假说,并对假说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1) 数字经济引起的价格粘性变化弱化了货币政策利率渠道调控总产出的效果;(2)数字经济弱化货币政策利率渠道传导的机理,主要在于数字经济通过作用于价格粘性降低了企业投资关于名义利率的敏感性,但对家庭消费的影响不大;(3)数字经济对货币政策利率渠道的弱化效应,会不同程度地受到货币政策实施频率和商品市场化改革等因素的影响。本研究为数字经济时代如何完善货币政策利率渠道传导机制和创新货币政策调控方式,构建新发展格局和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政策参考。

关键词:数字经济 价格粘性 货币政策利率渠道 函数系数回归模型

作者:战明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金融学院、华南财富管理中心研究基地,邮政编码:510006,电子信箱:zhanmheco@163.com; 卢垚(通讯作者),广东金融学院金融与投资学院、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金融学院,邮政编码:510521,电子信箱:luyao300@foxmail.com。



金融强监管、存贷长期化与企业短债长用

刘冲 曾琪 刘莉亚


内容提要:债务与资产的期限结构错配(短债长用)是中国企业普遍存在的债务问题。已有研究认为其成因在于供给侧,银行为控制自身风险和应对信贷考核压力,更多地对企业提供短期信贷。近年来,金融强监管(资管新规)重塑银行资产负债管理,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是,这对于企业短债长用的债务问题产生何种影响。本文研究发现:(1)资管新规压降银行保本理财的同时,推动定期存款扩张,导致存款期限拉长的结构变化;(2)基于生命周期与风险偏好理论并经实证验证,前述存款长期化依人口结构(老龄人口越多)呈现空间结构异质性(效应越强);(3)构建三阶段计量模型识别“住户存款长期化→企业贷款长期化→企业短债长用减少”的因果链条。本文研究表明,资管新规类金融强监管政策对于企业短债长用的债务问题发挥了治理作用,并存在时空双维的结构效应,为完善现代金融监管、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经验参考。

关键词:资管新规 存贷期限结构 短债长用 人口老龄化

作者:刘冲,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上海财经大学滴水湖高级金融学院,邮政编码:200433,电子信箱:liu.chong@mail.shufe.edu.cn;曾琪(通讯作者),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邮政编码:200433,电子信箱:zengqi_1016@163.com;刘莉亚,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上海国际金融与经济研究院、上海财经大学滴水湖高级金融学院,邮政编码:200433,电子信箱:liuliya@mail.shufe.edu.cn。



供应链金融与企业债务期限选择

凌润泽 李彬 潘爱玲 王慧


内容提要:关于企业的债务期限选择行为,理论界一直存在不同的观点。随着供应链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将供应链金融纳入到企业债务期限选择的理论分析框架中,以20102020年中国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供应链金融对企业债务期限选择的影响。实证检验发现:实施供应链金融计划的核心企业更愿意缩短债务期限,其影响路径为通过提高盈利水平和盈利稳定性降低利率风险,以及通过改善财务状况降低再融资风险;双向供应链金融和数字供应链金融对债务期限的缩短效应更强。进一步检验发现,供应链金融对债务期限的缩短效应并没有诱发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和非理性短期借款,反而降低了债务融资成本和提高了投资效率,说明我国企业缩短债务期限的行为并非全是“金融抑制”或信息不对称下的被迫选择,也可能是特定情境下企业权衡风险收益后的主动决策。本文为解释企业的“债务期限选择之谜”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增量证据,为进一步释放供应链金融的实体经济效应,防范债务风险,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学理支持。

关键词:供应链金融 债务期限 债务期限信息不对称观 债务期限权衡观 核心企业

作者:凌润泽,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邮政编码:100872,电子信箱:lingrunze@126.com;李彬、潘爱玲(通讯作者)、王慧,山东大学管理学院,邮政编码:250100,电子信箱:libin0531@sdu.edu.cn,pal@sdu.edu.cn,wanghuisdu@126.com。



地方公共债务与资源配置效率:企业间全要素生产率分布差异的视角

刘潘 张子尧


内容提要:地方公共债务是中国宏观政策的重要工具,高企的债务规模也成为解释资源配置效率不可或缺的政策环境。本文借助微观数据考察了地方公共债务对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地级市公共债务负债率每提升10个百分点,微观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标准差提高1.28个百分点,表明地方公共债务增长显著降低了资源配置效率,不利于宏观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地方公共债务抑制资源配置效率的机制在于集约边际和外延边际两个维度:一方面在要素市场挤占金融资源,对产品市场产生非对称性冲击,带来企业“融资贵”的难题,更重要地是扩大了企业间融资成本和市场势力的差异;另一方面影响企业进入、退出市场,降低行业竞争性。进一步分析发现,地方公共债务的抑制效果在金融发展水平较低、财政透明度更低的地区更显著,对资本密集型的行业影响更大。本文直接回答了地方公共债务如何影响资源配置效率这一重要问题,并重新审视了地方公共债务导致的效率风险,有助于理顺政府—市场关系,寻找高质量发展的动力。

关键词:资源配置 债务风险 金融挤占 政府—市场关系

作者:刘潘,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财政税务学院,邮政编码:430073,电子信箱:zuel_liupan@zuel.edu.cn;张子尧(通讯作者),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财政税务学院、收入分配与现代财政学科创新引智基地,邮政编码:430073,电子信箱:zhangziyao_econ@163.com。



央地退税分担与企业采购的区位选择

袁劲 冯桂媚 李玲玲 刘啟仁


内容提要:税收统一有助于缓解地方政府间的利益博弈,推进国内大循环体系的构建。本文利用退税央地间分担机制改革的拟自然实验,基于企业跨区域采购行为的视角,研究中国税收负担在央地间重新分配的外生冲击政策如何影响上下游企业间的区域合作关系和国内统一大市场的形成。通过构建上下游企业间采购行为的理论模型进行分析,并采用20092018年上市A股公司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退税负担从地方转移至中央时,出口企业的省外采购比上升约25个百分点,其中,改革前财政压力较大地区的出口企业省外采购比上升约34个百分点,且非国有企业、数字技术运用程度高的企业以及融资约束大的企业省外采购比提高更多,表明税收统一减少了央地政府由于目标不一致给微观企业造成的不利影响,有利于下游企业寻找更为优质的上游供应商,推动更加畅通高效的企业合作,从而促进国内大循环。本文的结论为当前中国政府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新发展格局提供具有现实意义的税收政策建议,也为进一步研究如何构建中国内循环体系问题提供新的视角和微观证据。

关键词:央地退税分担 企业采购 区位选择 内循环

作者:袁劲、李玲玲(通讯作者)、刘啟仁,广州大学经济与统计学院,邮政编码:510006,电子信箱:yuanjin@gzhu.edu.cnlilingling@gzhu.edu.cnliuqiren@126.com;冯桂媚,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邮政编码:200433,电子信箱:1416831152@qq.com。



个税改革对消费品市场的影响研究

——来自2018年个税改革的证据

孙浦阳 杨易擎


内容提要:本文检验了个人所得税改革对消费市场的具体影响。研究发现,尽管个税改革提高了居民的零售商品市场价格,但对于服务市场的价格影响非常有限。为了解释这一现象,本文使用分解效应区分耐用和易腐消费品后,发现商品价格的波动大部分来自于耐用消费品,这一现象可以理解为个税改革后,耐用品需求上升,导致商品市场的平均价格上涨;但是,耐用品占居民消费支出的比例却不高,即大部分增量收入用来消费易腐商品和服务。因此,减税后,降低边际税率对商品价格的影响较大,而对服务价格却没有影响。进一步分析发现:减税对消费价格的差异影响主要集中在城市发展水平较低、消费能力较低、服务业发展水平较高、市场准入较高、数字基础设施水平较高和转移支付较高的城市。本文的研究为政府通过税改政策,释放服务消费潜力,进而优化居民消费结构,拉动中国经济增长提供了崭新的经验证据。

关键词:个人所得税改革 居民消费 商品和服务价格 分解效应

作者:孙浦阳,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院,邮政编码:100872,电子信箱:ysruc@ruc.edu.cn;杨易擎(通讯作者),南开大学经济学院,邮政编码:300071,电子信箱:yqyang@126.com。



非对称性户籍改革下农民工户籍选择与农地使用效率

王琼 吴泽南 胡涛 张芯悦 叶静怡


内容提要:农民工户籍选择关系个人福利和国家农地使用效率。本文构建理论模型,将推拉框架置于非对称性户籍改革的历史和理论逻辑中,刻画了户籍与城市公共服务脱钩、农业户籍不与土地权益脱钩的制度改革,以及土地预期价值提升下农民工户籍和土地流转决策。实证研究支持了理论分析结论,证明城市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提高和土地预期价值提升是农民工保留农业户籍的两个经济动因。由此进一步分析表明,存在大量保留农业户籍和耕地承包权的农民工家庭无劳力耕种承包地。这种“人地分离”是导致耕地撂荒的重要原因。综上,本文建议,针对农民工家庭不愿转包导致的耕地撂荒,政府应制定更明确的惩治和管理规定,以提高撂荒耕地成本,从根源上降低撂荒意愿;针对农民工家庭因其耕地细碎、偏远、耕作条件差等原因无法自行转包导致的耕地撂荒,需地方政府扶持性协调,出资改善耕种条件,鼓励以耕地经营权入股组成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政府与农户和村集体经济组织形成合力推动撂荒地复耕。

关键词:非对称性户籍改革 土地价值预期 人户分离 人地分离 农地使用效率

作者:王琼,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邮政编码:100836,电子信箱:wangqiong@cass.org.cn;吴泽南、胡涛、张芯悦、叶静怡(通讯作者),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邮政编码:100871,电子信箱:zenan@pku.edu.cn,hutao@pku.edu.cn,zhang_xinyue@pku.edu.cn,yejingyi@pku.edu.cn。



参照点效应、公司治理与上市公司财务重述

姜富伟 丁慧 靳馥境


内容提要:明辨公司财务重述的方式和动因对市场监管、投资实践和学术研究都至关重要。区别于以往研究从财务重述方式进行识别,本文从财务重述主体有限理性的视角出发,基于前景理论,分析作为上市公司财务重述决策者的大股东和管理层重述财报的内在动因,并手工收集我国20052021年被立案处罚的财务重述案件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当企业绩效或高管薪酬低于参照点时,决策者更有可能呈现风险追寻偏好,从而实施财务重述;相对绩效和相对薪酬仅在损失域对财务重述有显著影响,表明决策者存在损失厌恶心理。以上研究结论在考虑内生性后依然稳健。机制检验发现,企业绩效低于参照点将引起外部利益相关者担忧,导致企业面临更高的融资约束和市场压力;高管薪酬低于参照点则引发管理层激励不足和非公平厌恶,导致努力水平下降和主动离职风险增加,从而提高财务重述的概率。本文也发现制衡大股东和管理层权力的内部治理措施、司法体制改革和随机抽查制度等外部监管手段均能够有效抑制财务重述。本研究为理解上市公司财务重述的动机提供新的思路,有助于防范与治理证券违法行为,维护市场有序运行,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财务重述 参照点效应 高管薪酬 企业绩效 公司治理

作者:姜富伟、丁慧,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邮政编码:100081,电子信箱:jfuwei@gmail.comhuiding6@126.com;靳馥境(通讯作者),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邮政编码:100044,电子信箱:fujing_jin@163.com。


70K
上一篇:《世界经济与政治》2023年第11期目录及摘要
下一篇:《世界哲学》2023年第6期目录及内容提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