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与政治》2023年第11期目录及摘要
社科期刊网  2023-12-27 阅读量:277


内外冲突关联的实力维度与冲突对象选择

苏若林

【内容提要】作为国际安全中的重要议题,国家间的实力对比如何影响战争的爆发引发了学界的广泛关注。具体就转移视线战争而言,国家会选择对何种实力水平的对手挑起冲突来转移内部风险仍存在分歧:如若对弱国挑起冲突,并不能起到凝聚国内民众的作用;若挑战强国,又会面临冲突失败或冲突升级的风险。这种选择困境导致理论的碎片化和实证结果的冲突,因此需要纳入更加细致的情境框定系统以理解内外冲突关联中国家实力对比所发挥的作用。通过将冲突对象选择过程置于不同国内危机烈度的情境下,作者构建了一个在实力维度上的冲突对象选择理论,发现国内危机烈度不仅重塑决策者对于不同实力对手的偏好,也限制了其策略选择的能力。国内危机烈度越高,决策者越不会轻易对实力弱小的对手挑起冲突,反而倾向于挑衅实力强于自己的对手。这既详细区分了国家绝对实力和相对实力在冲突决策过程中的不同影响,又进一步突显了特殊情境对策略选择正当性的重塑。运用统计方法对1920—2000年跨国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支持了这一假说。
【关键词】内外冲突关联;转移视线战争;国家实力;危机烈度;冲突对象选择
【作者简介】苏若林,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副教授,上海交通大学政治经济研究院兼职研究员。


国际制度武器化的机制选择

田野 安怡宁

【内容提要】国际制度武器化是指发起国以其主导的国际制度为工具损害对手的现象。在此,损害特定对象是发起国行动的目标本身而非行动的外部性。发起国与对象国间的既有联系特征决定了发起国的可用筹码与相对优势,进而塑造发起国对国际制度武器化三种机制的选择:剥夺、解耦与抗衡。在发起国意欲施加损害的领域中,当存在双方共同参与且由发起国主导的国际制度时,发起国可以通过剥夺对象国对制度内公共产品的使用权而向对象国直接施加损害。在不存在此种制度时,倘若发起国与对象国之间存在前者占优的非对称相互依赖,那么发起国可以基于自身主导的国际制度确认合作方意图、形成联合行动焦点并实施监督,从而聚合存在偏好分歧的多方行为体,由此组织多边解耦以损害对象国。当发起国既非领域内双方共同参与的国际制度的主导者,也不拥有己方占优的非对称相互依赖时,可采用抗衡机制,通过所主导的其他国际制度集聚资源并放大既定资源的效用,以挤压对手资源或行动空间。从冷战时期的巴黎统筹委员会与北约组织到当下美国组建的技术联盟和基建联盟以及对国际资金清算系统的运用等案例反映了国际制度武器化的不同机制。
【关键词】国际制度;武器化;非对称相互依赖;成员资格;大国竞争
【作者简介】田野,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安怡宁,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博士研究生。


大国博弈背景下地区一体化组织的自主性分析

贺之杲 巩潇泫

【内容提要】随着地区一体化组织成为国际舞台上的重要力量,对其自主性的讨论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地区一体化组织的自主性不仅涉及内部和外部两个层面,还包括物质和理念双重维度。从内部层面来看,自主性的指标包括物质维度的资源汲取能力和理念维度的内部共识;从外部层面来看,自主性的指标包括物质维度的集体行动能力和理念维度的外部承认。地区一体化组织的自主性既受到一体化组织成员国赋予职权塑造的独特组织结构与决策过程的内部约束,也受到国际体系刺激因素尤其是大国博弈程度的外部塑造。在大国博弈缓和的背景下,地区一体化组织的制度化水平与自主性呈正相关;在大国博弈加剧的背景下,大国博弈的烈度则会通过地区一体化组织制度化水平传导至组织内部,继而影响地区一体化组织的自主性。欧盟与东盟作为地区一体化组织的代表,大国博弈加剧的外部刺激对两者的自主性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这不仅源于两者的制度化程度差异,更在于大国博弈对二者的塑造程度不同。大国博弈加剧的外部刺激使得制度化程度更高的欧盟自主性受到更多掣肘,导致欧盟内部对自主性的共识弱化,外界对欧盟自主性的承认度也有所下降;而制度化程度相对较低的东盟内部有效协调与“东盟方式”共同塑造了国际社会对东盟中心地位的普遍认可。
【关键词】自主性;地区一体化组织;大国博弈;欧盟战略自主;东盟中心地位
【作者简介】贺之杲,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副研究员;巩潇泫,天津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讲师。


国际制度复合体的结构及其应对策略

王明国 朱星宇

【内容提要】制度复合体已经成为国际制度研究领域的一项重要内容。由于内部结构是国际制度复合体的组织属性,且不同的制度解决方案存在不同的利益和偏好,有必要对国际制度复合体的内部结构进行分析,寻求理想的结构特征并改革现有的制度复合体。国际制度复合体的结构包括制度间的等级高低、功能差异和政策沟通程度三方面内容,它们构成国际制度复合体结构分析的三维空间,决定了国家与其他行为体谈判和遵守制度规则的战略环境。有效应对国际制度复合体的挑战需要从其自身结构出发,妥善处理好制度运行面临的不同利益和偏好,避免国际制度复合体内部出现结构失衡。分工型制度复合体可以进行功能分化,等级型制度复合体可以实现单边控制,而沟通型制度复合体可以进行政策协商。基于对亚太地区经济制度复合体的社会网络分析及相关国际制度的具体实践,作者分析了该地区等级型、分工型和沟通型制度复合体的结构特征、演化趋势以及相关制度复合体如何影响亚太地区经济发展的态势,认为亚太地区各类制度应加强政策沟通并推动沟通型制度复合体的建设,避免走向功能分化的平行制度体系。中国应基于自身的政策选择来合理界定制度复合体的边界和范围,在制度复合体内落实互利共赢的制度化合作目标。
【关键词】制度复合体;全球治理;复合体结构;应对策略;社会网络分析
【作者简介】王明国,华东政法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朱星宇,华东政法大学政府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


竞争之后:国际制度竞争的演进逻辑

宋亦明 李冰

【内容提要】国际制度间竞争并非稳定的常态结构而很可能只是暂时性现象,作者尝试探讨了国际制度间竞争的演进逻辑。由于国际制度间竞争无助于提升国际制度的有效性,国际官僚和主权国家政府往往无意持续推动国际制度间竞争。通过国际制度间竞争演进方向的类型化分析框架对气候变化、能源治理和发展融资领域内的国际制度间竞争进行检视后发现,议题领域特性和大国的制度策略偏好决定了国际制度的竞争类型。特定议题领域内的主要国际制度竞争类型能塑造本领域后续的国际制度间竞争的演进方向。当相关议题领域先前的国际制度竞争主要表现为特定国际制度的制度内竞争时,该领域内的国际制度间关系将朝着等级化的方向演进;当相关议题领域先前的国际制度竞争主要表现为国际制度间竞争时,该领域内的国际制度间关系将朝着功能分化的方向演进;当议题领域先前的国际制度间竞争出现明显的国际制度间竞争和国际制度内竞争时,该领域内的国际制度间关系将朝着等级化且功能分化的方向演进。作者从动态演进的视角重新审视了国际制度间竞争,阐释了制度间竞争的暂时性特征及其演进逻辑,进而将该领域的研究议程拓展至“竞争之后”的新阶段。
【关键词】国际制度竞争;演进逻辑;等级化;功能分化;制度复杂性
【作者简介】宋亦明,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讲师;李冰,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70K
上一篇:《民族文学研究》2023年第6期目录及内容提要
下一篇:《经济研究》2023年第10期目录及内容提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