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业经济》2023年第6期目录及摘要
社科期刊网  2023-09-11 阅读量:4965


 

国民经济

生产链长度与PPI—CPI分化——基于全球投入产出价格模型的分析

倪红福  闫冰倩  吴立元(5

银行走出去、跨国风险传导与宏观审慎政策——基于对一带一路国家投资的分析

  昊(24

绿色金融助推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演化博弈动态分析和实证研究 

周肖肖  贾梦雨  鑫(43




产业经济

高端芯片制造存在小院高墙——理论解析与中国突破路径模拟

渠慎宁  杨丹辉   兰明昊(62

外国知识产权保护、产品组合调整与中国出口高质量发展  

  王超男(81

知识产权保护、技术距离与出口国内增加值率

  黄先海  陈航宇(99

地方产业政策与债券融资成本

刘若鸿  黄玖立(118




工商管理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与企业技术型并购——基于企业间的策略性互动关系视角

  海梦碟  曹瑜强(137

企业集团的决策权配置与实际税负  

王亮亮      张洪辉(156

慌不择路还是风险规避:康美事件冲击下的独立董事辞职信号研究

  江沐子(174






 

 

 

生产链长度与PPI—CPI分化——基于全球投入产出价格模型的分析

倪红福  闫冰倩  吴立元

[摘要]  生产率、国际能源价格等冲击沿着产业链传导到PPICPI。中国经济深入参与全球价值链,中国产业的生产链长度日益变长。那么,生产链长度变化会如何影响CPIPPI以及两者的联动关系?本文通过构建全球投入产出价格模型,从理论上探讨生产链长度对PPICPI分化的影响大小,进一步利用实际CPIPPI数据,实证检验了生产链长度对CPIPPI联动性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冲击对中国PPI的影响大于其对CPI的影响。不论是PPI还是CPI,根据单国投入产出模型计算得到的对中国价格指数的影响均比根据全球投入产出模型计算得到的结果偏高,但运用全球投入产出模型计算的CPIPPI变化幅度之差,要大于运用单国投入产出模型计算的结果,这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生产链变长尤其是国际生产链变长导致PPICPI分化的观点。利用跨国面板数据所做实证的结果也表明,生产链长度变长减弱了世界各国PPI—CPI的联动性,即生产链变长加剧了PPI—CPI的分化。这表明,稳定物价不宜以CPI为单一目标,应该兼顾PPICPI的稳定,同时积极调整价格指数体系,并编制产业链价格指数。

[关键词] 全球价值链  生产链长度  消费者价格指数  生产者价格指数




银行走出去、跨国风险传导与宏观审慎政策 ——基于对一带一路国家投资的分析

 

[摘要]  银行走出去是当前中国推进金融高水平双向开放、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但同时使得中国面临跨境溢出效应的风险。本文使用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实证检验了一带一路国家金融风险对中国的溢出效应,构建了一个包含银行部门和金融摩擦的两国开放经济模型,通过内生引入海外资产价值的变动以及银行对国内外资产的选择,刻画了海外金融风险通过影响资产价值和结构进行跨境传导的银行资产负债表渠道,并评估了针对银行杠杆和资产结构的两类宏观审慎政策的效果以及政策的跨国外溢效应。研究发现,银行走出去的福利效应呈现倒U型。反事实分析表明,银行走出去增加了中国与外部金融和经济周期的同步性,是输入风险的重要渠道。针对银行杠杆和银行资产结构的两类宏观审慎政策均能起到稳定金融和经济周期波动的作用,且二者协调配合能达到更优的福利水平。宏观审慎政策存在以邻为壑的现象,因此具备跨国政策协调的空间。本文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协调金融高水平双向开放与跨境金融风险防范提供了重要的政策启示。

[关键词] 银行走出去”  两国开放经济模型  金融摩擦  宏观审慎政策




绿色金融助推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演化博弈动态分析和实证研究

周肖肖  贾梦雨   

[摘要]  绿色技术创新是实现双碳目标、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突破口。绿色金融是绿色转型发展的关键金融制度安排,探索其如何影响企业创新决策、推动绿色技术创新,对于践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考虑企业异质性,构建银行污染企业非污染企业三方主体的演化博弈动态模型,刻画了绿色金融激励下污染企业和非污染企业绿色创新差异化行为的决策机制。基于2007—2019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模型,探讨了绿色信贷政策实施前后博弈主体的策略选择和演化路径,并分析了政策的作用机制和实施效果。研究发现,绿色金融能够有效激励企业选择绿色技术创新策略,相对于非污染企业,污染企业的绿色创新表现更加突出,但绿色创新质量提升不明显,原因在于绿色信贷差异化影响银行主导的外部融资约束。机制分析发现,绿色信贷主要通过增加流动性债务融资和企业利润来促进污染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异质性分析表明,绿色信贷政策有效推动国有企业和大型企业的绿色技术创新,但不利于民营企业和小型企业的绿色创新发展。本文有助于全面理解绿色金融制度设计的微观作用机理和差异化影响效果,为优化绿色金融政策体系、有效助推绿色创新发展提供了可靠依据。

[关键词] 绿色金融  绿色信贷  绿色技术创新  演化博弈  企业融资




高端芯片制造存在小院高墙——理论解析与中国突破路径模拟

渠慎宁  杨丹辉  兰明昊

[摘要]  近年来,中国高端芯片制造遭遇的严重卡脖子问题已成为影响产业链自主安全乃至国家经济安全的突出短板。有别于现有研究多将中国高端芯片制造难以实现突破归因于技术能力不足或地缘政治阻碍,本文论证了根植于现有企业市场势力的产业组织因素同样对潜在进入者构成了很高的壁垒。本文发现,当前高端芯片制造市场的主要参与者ASML、三星、台积电、英特尔之间建立了较为紧密的“1+3”研发合作联盟,由此抬高了技术和资本双密集行业的进入壁垒,引致高端芯片制造环节表现出小院高墙式的组织结构特征。通过构建嵌入异质性研发合作的网络博弈模型发现,在高端芯片制造小院中存在上游研发合作,下游产品竞争的独特竞争范式,即主要市场主体既具备寡占地位,彼此之间又开展激烈的竞争,并因深度捆绑的研发合作关系形成了较为稳定的市场均衡。潜在进入者若试图在这一市场上分一杯羹,就会影响现有企业的均衡利润,必然会遭到联合抵制,即产生高墙效应,这也是包括中国企业在内的市场主体进入该领域面临的难以克服的制约因素之一。进一步,本文采用多情景数值模拟和稳健性检验,设计了中国突破小院高墙封锁可能选择的路径,以及与在位市场主体开展合纵连横、逐步融入产业生态的市场策略。本文的政策启示是,把中国企业突破高端芯片制造卡脖子短板的路径扩展到市场主体的经济利益实现与分配上,为改进现行集成电路产业政策提供了基于产业组织理论的学理性思考和新的视角。

[关键词] 集成电路  芯片制造  小院高墙  进入壁垒  突破路径




外国知识产权保护、产品组合调整与中国出口高质量发展

  王超男

[摘要]  调整出口产品组合是出口企业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一种行为。本文分析了出口目的地知识产权保护程度变化影响多产品企业出口产品组合调整的机制和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出口目的地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在导致中国多产品企业增加出口产品种类的同时,也会促使企业扩大出口核心优势产品,该结论在进行内生性处理以及稳健性检验之后依旧成立。从影响机制看,出口目的地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一方面,能够显著加剧市场竞争程度,进而导致质量竞争型企业增加出口产品种类、成本竞争型企业扩大出口核心优势产品,另一方面,能够显著降低贸易成本,进而导致两类企业同时增加出口产品种类和扩大出口核心优势产品;出口目的地的创新能力越强,其知识产权保护程度提高对质量竞争型企业增加出口产品种类、成本竞争型企业扩大出口核心优势产品的正向效应越大。多产品企业增加出口产品种类、扩大出口核心优势产品均能显著降低出口波动,扩大出口核心优势产品对出口波动的抑制作用较大;出口产品种类增加能够显著促进出口产品质量升级,核心优势产品出口扩大则表现为显著的抑制作用,多产品企业调整出口产品组合的出口产品质量升级效应总体表现为正向效应。在全球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的背景下,本文为中国出口企业有效应对外部环境变化、推动出口贸易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政策启示。

[关键词] 出口企业  知识产权保护  质量竞争型企业  成本竞争型企业  出口高质量发展




知识产权保护、技术距离与出口国内增加值率

  黄先海  陈航宇

[摘要]  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是新发展格局下中国实现贸易竞争力提质升级的重要举措。本文将知识产权保护与全球生产分工纳入异质性企业框架,从成本节约效应和价值链提升效应揭示出技术后发国家增强知识产权保护提升企业出口国内增加值率的影响机制,以及技术距离的调节效应。然后,本文运用2000—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中国海关贸易数据库匹配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发现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将显著提高企业出口国内增加值率,其作用机理在于技术后发国家提升知识产权保护,一方面能够充分发挥本国劳动力成本优势,有效降低生产成本;另一方面使企业承接更多高技术生产环节,最终协同提升企业的出口国内增加值率。拓展性分析表明,当与技术前沿越近时,增强知识产权保护对技术后发国家企业出口国内增加值率的促进效应越大。基于这一发现,本文进一步从知识产权保护依赖度与技术距离视角,对不同类型制造业行业分别提出对应的最优知识产权保护策略设计思路。本文丰富了已有知识产权保护促进贸易竞争力的相关研究,为科学构建适宜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以提升新时期中国的对外贸易竞争力提供了有益的政策启示。

[关键词] 知识产权保护  技术距离  全球价值链  出口国内增加值率




地方产业政策与债券融资成本

刘若鸿  黄玖立

[摘要]  地方产业政策是影响辖区企业融资约束的重要因素。本文基于2006—2018年债券发行市场的数据,考察受到地方政府五年规划鼓励的行业是否能够以较低的成本进行债券融资。研究显示,地方产业政策显著降低了企业债券发行利差,重点产业政策效应高于一般产业政策。异质性分析表明,比较优势在产业政策效果中发挥关键作用。进一步分析表明,地方产业政策推行退出具有产业政策间和政策内的双重非对称性:一般产业政策推行对企业融资成本的影响不显著,但一般产业政策退出显著提高企业融资成本;重点产业政策推行显著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但重点产业政策退出没有显著恶化企业融资环境。机制分析表明,地方产业政策主要通过政府支持、信用增进、信号传递、隐性担保和流动性风险作用于企业融资成本,政策的稀缺性和支持力度的差异性是造成这种双重非对称效应的主要原因。动态效应检验发现,遵循比较优势的产业政策推行能够显著优化产业政策的实施效果,而遵循比较优势的产业政策退出不会恶化企业的融资环境。本文为地方政府遴选和退出产业政策提供参考,并对规范地方政府干预行为、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具有启示意义。

[关键词] 产业政策  融资成本  比较优势  政策连续性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与企业技术型并购——基于企业间的策略性互动关系视角

  海梦碟  曹瑜强 

[摘要]  技术型并购是资本市场进行创新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手段,但受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影响,其在促进产业升级以及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能否发挥有效作用有待探究。本文以2004—2017年中国上市企业为样本,考察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企业技术型并购的影响。研究发现,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增加了企业技术型并购的倾向;在不确定性环境下,企业从事技术型并购活动的激励在竞争性行业、民营企业以及经济下行期间更为显著,潜在的竞争威胁以及未来可能的增长期权价值刺激了企业技术型并购动机。进一步研究发现,当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上升时,被收购方因占据谈判优势地位,倾向于通过索要高价退出市场,而收购方被迫承受高溢价水平;与此同时,收购方为减少道德风险发生概率,更愿意收购创新产出更多(已实现的创新)而非研发投入更多的企业。本文的研究不仅为深入理解经济政策不确定性背景下企业之间、收购方与被收购方之间的策略性互动关系提供了思路和证据,也为政府部门进行宏观经济调控以及有力推进产业升级提供了政策建议。

[关键词]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  技术型购  创新  策略性增长期权  道德风险




企业集团的决策权配置与实际税负

王亮亮      张洪辉

[摘要]  企业集团作为现代企业的高级组织形式,其实际税负的决定机制受到广泛关注。本文尝试从内部资本配置的关键机制——决策权配置视角切入,考察决策权配置的集权程度对企业集团实际税负的影响。事实上,囿于数据和方法的限制,对企业集团的决策权配置问题的黑箱还缺乏深入研究。鉴于此,本文基于中国企业集团母子公司独立纳税的规定以及资本市场双重披露制提供的研究契机,利用2008—2019A股上市公司数据,检验了决策权配置的集权程度对企业集团实际税负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伴随企业集团决策权配置集权程度的提高,其实际税负显著降低。机制检验表明,集权管理模式降低企业集团税收负担的作用路径包括提高决策权与税收专业知识的匹配程度、缓解母子公司之间的委托代理问题以及促进组织间协调等。进一步研究表明,集权管理模式降低实际税负的作用在子公司业务承担比重较高以及子公司数量较多的情况下更为显著;实际税负下降对企业集团价值的提升作用在集权管理模式下更为明显。本文的研究不仅提供了关于企业集团实际税负影响因素的新经验证据,而且也丰富了决策权配置经济后果领域的学术文献,对理解决策权配置如何影响公司价值具有启示意义。

[关键词] 决策权配置  集权  实际税负  企业集团




慌不择路还是风险规避:康美事件冲击下的独立董事辞职信号研究

  江沐子

[摘要]  本文以20211112日康美药业证券虚假陈述责任纠纷一审案为切入点,考察了康美事件冲击下独立董事辞职行为的信号传递。研究发现:康美诉讼判决结果所引发的A股独立董事辞职潮主要表现为一种慌不择路的行为,而非基于风险规避动机做出的决策;市场则是按照独立董事辞职所折射的负面信号而非针对公司实际运营情况做出的负面反应,这也导致部分公司不得不重新聘请独立性更高或声誉更高的独立董事来自证清白;只有当企业存在内部董事主动辞职时,独立董事的辞职才更可能是公司经营危机前置的信号。进一步检验发现,独立董事的选择性辞职行为更多是基于与公司的利益绑定深度,而非公司实际风险大小。异质性分析表明,当辞职公告进行捆绑信息披露或披露的辞职原因为工作原因时,能缓解负面的市场反应;而声誉越高、越具有行业专长的独立董事辞职则会造成越负面的市场反应。本文提供了一个在中国特色监管背景下独立董事辞职前因后果的理论分析框架,并为如何进一步完善独立董事的权责界定提供了一定的经验证据。

[关键词] 独立董事  康美事件  信号传递  风险规避

 

70K
上一篇:《当代美国评论》2023年第2期目录及摘要
下一篇:《哲学研究》2023年第6期重点文章摘要